邮件订阅
新形势下中国外贸六大关键词
2014.09.26
全球经济步入新形势,新形势下的外贸发展战略必须是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均衡发展的战略。外贸发展必须顾及资源能源供给、市场发育、环境支撑和大国国际责任等问题,必须化解各种贸易摩擦,提高发展可持续性,实现绿色发展。
新时期中国的外贸战略是一个大国在工业化新阶段上外贸更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其中包含了六个关键词,即大国、工业化新阶段、更高水平国际分工、货物加服务、协调与包容以及可持续发展。
大国角色
中国从人口上讲一直是一个大国,但是1978年中国货物出口世界排名30多位,占全球出口比重不足1%。那时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只是一个小国。经过30多年来的开放与发展,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09年中国货物出口上升至世界第一位,进出口排世界第二位。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出口占世界出口比重达到11.8%。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中国对全球经济贸易影响力巨大,已经处于全球经济舞台中心,必须扮演一个负责任和更具建设性的大国角色。
工业化新阶段
中国人均GDP在 2011年达到5000美元,总体上已经进入由中低收入工业化向中高收入工业化迈进的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外贸发展遇到低成本优势弱化、外部需求不足、资源能源和排放日益受限、贸易摩擦加剧等越来越严重的瓶颈制约。在中低端工业品市场上,中国出口竞争力正在下降。传统的粗放型和引进、模仿型外贸发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中高收入工业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新形势下外贸发展应当与国家进入新型工业化阶段、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必须是全面小康版的外贸发展战略。
更高水平国际分工
农业社会由自然禀赋决定分工。工业社会由比较优势和技术进步决定产业分工。而进入中高收入工业社会或后工业社会,价值链分工越来越重要,价值链分工地位决定一国竞争力。目前,中国仍然处在价值链微笑曲线中段,参与的是较低层次、研发与创新含量较低、增值率较低的国际分工。今后中国要向微笑曲线两端中高收入价值环节延伸,参与更高层次国际分工和竞争。
货物加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与初始阶段工业化相适应,中国实现了制造业大开放和大发展,促进了货物贸易繁荣。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与中高收入工业化相适应,中国服务产业将大开放和大发展,服务贸易将成为新的增长重点。中国将由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转变为“货物+服务”贸易第一大国。新形势下的外贸发展战略必须是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均衡发展的战略。
协调与包容
过去30多年的外贸战略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在较长时期外贸更注重出口、注重沿海地区、注重制造业、注重西方发达市场、注重“看得见的手”即政府政策支持等。全面小康版外贸战略更强调发展的协调性,坚持进出口大体平衡增长,坚持区域、产业、市场、经营主体、贸易方式、与主要贸易伙伴关系等的协调发展,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强调包容性增长,通过支持欠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地区出口产业转移,优化区域贸易布局,使我国更多地区和人民获得发展机会;通过加强合作,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提升发展能力,共享经济全球化成果。
可持续发展
传统贸易理论和战略未曾考虑全球化背景下一个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货物出口全球第一大国外延发展的边界,都假定外部市场需求可以无限扩张,资源能源可以满足供给,没有碳排放限制。所以他们未曾涉及外贸发展的可持续问题。而今天,作为一个向中高收入工业化阶段迈进的大国,必须在这些限制条件下,满足人民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的新期待,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外贸发展必须顾及资源能源供给、市场发育、环境支撑和大国国际责任等问题,必须化解各种贸易摩擦,提高发展可持续性,实现绿色发展。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