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订阅
世界经济有望实现更均衡增长
2013.12.27
时光荏苒,转眼又到年终岁末。回首过去一年,全球经济继续在缓慢但执著的复苏轨道上前行,但格局却在悄然发生变化。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态势明显改善,新兴经济体则大多延续2012年开始的增速放缓势头,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也呈现明显的分化走势。这其中,有关美联储退出QE预期的猜测成为大半年来影响全球资本市场的最大话题,并且直接引发新兴市场资本流动的剧烈波动。几经起落的金融市场在美联储真正启动QE退出之后会有怎样的表现?在引领世界经济复苏的道路上,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未来一年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围绕2013年全球经济发展态势,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向,股、汇、债、大宗商品等国际金融市场运行状况以及未来一年全球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等热点问题,本版特推出“年终全球经济金融回顾与展望”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2013年,全球经济喜忧参半。喜的是,发达经济体终于迎来新一轮复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相比之下,新兴市场普遍遭遇外资流出、市场动荡,内外需求均走软导致增长疲软。眼下,我们该如何看待发达经济体的本轮复苏,复苏根基是否稳固?对于新兴市场而言,是哪些原因使其丢掉了“全球经济引擎”的殊荣,首要问题是什么?展望2014年,非均衡局面会否延续?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又各自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对此,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副主任黄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回顾2013年的全球经济形势,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全球经济增长动能的切换,全球经济呈现不均衡增长。具体而言,发达经济体开启温和复苏,但根基并不稳固。受制于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所带来的外溢效应,新兴经济体相对被动,有面临各自不同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明年,非均衡增长局面有望改善,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复苏步调将日趋统一。
增长动能切换
发达国家引领全球复苏
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出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新变化,发达经济体数据令人鼓舞,重新成为“全球经济引擎”。受高新技术、房地产以及页岩气革命等因素拉动,美国经济呈现出实质性复苏的迹象。最新数据显示,在一、二季度分别实现1.1%和2.5%的增长后,美国三季度GDP增速终值被上修至3.6%,为一年半以来最快。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美国制造业正在回归,而这正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结合房地产市场的良好表现、就业市场的持续改善以及居民部门去杠杆接近尾声,以私人部门为主导的复苏模式已然成型。这种实质性复苏态势最为稳固。
与美国不同,日本经济呈现极强的政策性复苏特点。自推行“安倍经济学”以来,日本经济整体向好。一、二季度分别实现了4.1%和3.8%的高速增长,增速是主要工业国中最高的。与此同时,CPI也一路回升。大型制造企业的景气指数从6月的4点大幅增至9月的12点,创下1998年亚洲金融海啸以来新高。同时,受益于日元贬值,日本股市强势上涨,民众投资热情高涨,由此带动个人消费和非制造业的回升,即所谓的“财富效应”。与战后主要依托制造业部门的典型模式不同,本轮复苏主要是以“个人消费与公共投资”等内需拉动为主要特征。
在欧洲,核心国与边缘国家的差距也在缩小。在德法的带动下,欧元区经济逐步摆脱衰退,呈现周期性复苏态势。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国际资本开始大量涌入欧洲,这表明国际投资者的信心正在恢复,欧洲经济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周期性复苏特点明显。
“从近期经济表现看,发达国家中,日本经济表现强于美国,美国又好于欧洲。”黄薇告诉记者。具体而言,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下,虽然资本市场仍存风险,但工业生产显著改善,出口积极向好,就业市场好转,通缩得到进一步遏制。美国房地产市场稳步回暖、就业恢复、物价低位,但收入增长缓慢消费增长不力。欧洲消费信心逐步恢复、金融市场较过去稳定,使得经济渐次企稳,但青年失业率偏高,特别是南部欧洲。她同时提出,尽管发达经济体呈现企稳迹象,但本轮复苏的根基并不稳固,较为一致的特征包括:债务高企、人口老龄化、政策空间缩小、政治极化。“在科技革命、人口潮、轻负债、高效政府等利好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目前尚无任何一个发展前景是乐观的。”她说。
迫于外溢效应
新兴市场国家略显疲惫
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在2013年的表现则较以往暗淡不少。除中国外,其余四个“金砖国家”均或多或少地面临“低增长、高通胀”的滞涨难题。目前,新兴市场国家阵营呈现出分化。一方面,需求不振打压农产品(000061,股吧)和工业金属价格,使得以大宗商品出口为主的国家饱受对外贸易萎缩之苦,如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另一方面,长期依赖国际资本的国家,例如,乌克兰、南非、印度和印尼等,其实体经济所需的资金支持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影响,流动性趋紧。这导致了下半年以来,持续数月之久的亚洲金融动荡,重创国内经济。
黄薇认为,新兴经济体过去的辉煌主要源于逐步开放的市场、充沛的国际资本和相对稳定的全球大宗商品供需。然而,受制于发达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带来的外溢效应,新兴市场国家显得异常被动,主要包括三大外溢效应,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技术创新。因此,为扭转困局,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如何加强金融稳定性建设,如何坚持和维护开放的市场观。与此同时,鉴于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大势已定,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新兴市场随时可能再次出现金融波动。因此,开展更深层次的区域金融合作,构建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区域内的危机救助模式等行动势在必行。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是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中第一个作出全面经济结构改革方案的国家,国际市场对于中国经济改革的预期也较为正面。记者看到,各大外资金融机构近期纷纷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其中,亚洲开发银行在11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中,将2013年经济增长预期从7.6%调高至7.7%,明年预期从7.4%调高至7.5%。巴克莱资本日前也将今明两年预期分别上调0.1个百分点。瑞银集团将中国今年GDP增长预测从7.5%上调至7.6%,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则预计明年中国GDP增速将在7.8%。
下行风险减弱
经济增长前景趋于乐观
对于2014年的全球经济走势,相当一部分分析认为,不均衡增长的局面还将继续,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中心”地位将更加突出,欧洲也有望进一步远离衰退,日本经济,相比之下,新兴经济体将继续低迷。对此,黄薇并非完全赞同。在她看来,2014年的全球经济相较过去会更加均衡,主要表现在发达经济体持续温和复苏,正在致力于结构性改革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将重拾动能。
记者注意到,各大机构的预测中,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判断竟出奇地统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平均值从今年的2.9%上升至3.6%。瑞银在最新发表的2014年度展望报告中也认为明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将加快,料全球GDP增长将升至3.4%,并预计明年亚洲(日本除外)的GDP增长将达6%,快于今年的5.6%。美国银行美林证券认为全球经济增速将从今年的2.8%回升至3.5%。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公司预测明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接近3%,2015年将进一步提速至3.2%。
在谈到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时,黄薇认为,发达经济体仍在失业率以及公共债务方面经受考验,国内需求相对较弱,缺乏稳定的长期增长动力。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尽管美国量化宽松退出的影响正在减弱,但国际资本流的主要趋势仍将取决于投资环境。由于美元长期看涨,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走低,这对能源输出国不利。在政局方面,政治换届基本完成有利于经济平稳复苏,但是部分新兴经济体保护主义抬头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障碍。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